(导读)半个世纪以来,《临床检验规程》关于粪便检验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改动,检索近二十年来的文献,粪便检验的文章也很少。以下就笔者从事临床与临床检验工作的经验和文献的总结,与同行共勉。
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之一,具有无创经济的特点,易于为患者接受。由于近些年来卫生条件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,粪便常规检查逐步失去了其重要的位置。同时,检验科各专业均实现了自动化,唯有粪便检查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,加上粪便标本的气味等原因,粪便检查备受冷落,导致大量患者的误诊。不仅仅体检中心很少开展粪便检查,民营医院、基层医院开展的较少,甚至于许多公立的三级医院对粪便检查也不够重视。
随着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,为粪便检查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,广大医务工作者应正确认识粪便检查的临床价值。粪便检查对(一)胃肠道肿瘤,(二)病毒性腹泻,(三)肠病毒感染,(四)消化道传染病,(五)消化道寄生虫等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二、病毒性腹泻:
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临床特点为起病急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排水样便或稀便,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,病程短,病死率低。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。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,其中较为重要的、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(rotavirus),腺病毒和诺如病毒等。轮状病毒,腺病毒,诺如病毒等占腹泻比例约60-70%以上。轮状病毒是病毒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。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,而成人轮状病毒腹泻则可引起青壮年胃肠炎的暴发流行。
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。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,病后可持续排毒4~8天,极少数可长达18~42天。
轮状病毒感染占婴幼儿腹泻的48.4-77.1%
腹泻急性期,菌群紊乱发生率:轻度42%,中度8%,重度6%
18%的患者激发感染
治疗主要依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
辅助治疗主要有口服益生菌和免疫球蛋白二类
益生菌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缩短病程,但可以减少继发感染
部分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会延续至腹泻消退后3-5天
口服抗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具有良好的疗效
抗轮状病毒SIgA(分泌型IgA)的产生于腹泻程度及病程息息相关
口服SIgA对内源性SIgA生成的影响未见报道
SIgA在病程的前三天缓慢上升
特异性SIgA峰值的生成时间是第5天,与病程相符
鉴于以上资料
定量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和特异性SIgA含量:
可以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
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
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用药
肠道菌群紊乱缺乏实验室指标,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
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确定,可以指导医生用药,对于没有继发感染的患者,可以不使用抗生素。对于继发感染的患者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患者,病程会延长。虽然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,但确诊对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首页 | 关于金洹 | 产品展示 | 新闻资讯 | 人力资源 | 联系我们
公司地址: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路188号
版权所有:江西省金洹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
赣ICP备14003336号-1 赣公安网备 36010602000013号
关注金洹微信
获取更多医疗资讯